找到相关内容2809篇,用时2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本法师答:大圣佛陀度化众生,存著什么理念而化导有情?

      一、众生信佛,佛不生欢喜心,常于正念正智,是名第一念住。   二、众生不信佛,佛也不生忧恼,常于正念正智,是名第二念住。   三、同时一类信,一类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欢喜心,与忧戚,常于正念正智,是名第三念住。   佛已证得平等性,心始终如如不动,是故,广度有情若遇顺逆苦乐之境,内心始终一如,无取无舍,无杂无染,无惑无动,不愧是人天导师、佛、世尊。 ...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224412173.html
  • 六种独处的方式

    六种独处的方式 佩玛·秋卓 我们通常会把孤独视为敌人。那是一种焦躁不安,严阵以待,急于逃离,很想找个人或找样东西来作伴的感觉。如果我们于其中,就能跟孤独建立起友好的关系。这份清凉的寂寥之感,将彻底翻转我们平日里的恐惧。清凉的孤独有六种描述方式: 寡欲 虽然一心想找到某样东西来改善我们的心境,却宁愿于孤独,而不去寻求解答。 知足 我们不再相信逃避孤独可以带来快乐,勇气或...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5675184.html
  • 慧律法师答:“云何应,云何降伏其心”是什么意思呢?

    《金刚经》上说:“云何应,云何降伏其心”,是什么意思呢?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慧律法师答:《金刚经》所谓:“云何应”就是说,我们要怎样我们的心,“云何降伏其心”要怎样降伏我们的心,要怎样我们的心呢?就是无所,无所著,这就是,如果有所著,这就是痛苦。“云何应”,无所,是名真

    慧律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09240689584.html
  • 徐恒志答:什么叫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

    问:什么叫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  徐恒志答:上求下化,求正觉之心,叫菩提心。 有两种菩提心:(1)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愿为体;(2)缘理菩提心,于实相理体,成就上求下化的行愿。至于发菩提心的“发”字,也有两种含义:一是发起,相当于缘事菩提心;二是开发,即心悟实相,明心见性,入见道位,悟后起修,圆证无上菩提。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61511349.html
  • 河北石家庄虚云禅林举办乙丑年禅七法会(图)

    2009年12月1日(农历十月十五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虚云禅林开始举办乙丑年禅七法会,各地信众一百余人参加了法会。12月7日,第一个七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长老的主持下圆满结束。 法会期间,净慧长老就《觉知每一念》、《当下》、《将禅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等为信众作了七次开示。 虚云禅林十个禅七的第二个七将于12月10日起开始举行。

    佚名

    |佛教慈善|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2/19561395138.html
  • 《金刚经》释义十九

    起后,即是佛对善男子善女人说,你们已经发了无上菩提之心,你们的真心不能,我教你们一个方法,怎么样?就应该如此这个心。真心不能,妄心不能降伏,我教给你们降伏妄心的方法,就应该如此降伏...烦恼已经没有了,再没有第二个方法。如果你硬要想办法把这个烦恼怎么降伏下去,那些方法徒增你心理的扰乱,并不能够使你。 佛说了两个“如是”,怎样才称为“如是”?有五种解释: 一种“如是”就是“生佛...

    常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00381556.html
  • 念佛是一种崭新的生命态度

    要燃一支心香,你是否曾注意过一支燃着的香冉冉上升或者是一条河流汩汩的流动着,这一念佛心是对于生命的点燃和提醒,而又一念的佛心是生命无所执着的,如同烟雾的上升如同河水的流动,是生命对于他本身最美好的献礼,不瞻前顾后,不东躲西藏,是出世间的,因为我们不再为世间为我们开具的种种清单或苦恼或高兴或盼望或惋惜。,是生命的奇迹也是念佛的礼物。 我觉得初念佛的师兄首先应当着重解决信的问题,不要...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1576042.html
  • 三身本具的禅修方便

    是无穷的,我们无法在此心具足的活力中终止心的显现。   当禅修仅仅保持在心的现象而不是心的本质时,自然所有的努力也都归于徒劳,如此迷惘的禅修也毫无解脱可言。  2)误区   禅修虽假年月,但仍无法摆脱妄想的攀缘,心的动态包含日常所有的情绪和念头,这可能会给不少人增添更多的恼怒,也有人因此而失去禅修的信心。或者,有人在禅修时,经常能享受到深度的宁静和愉悦,出现光明、内景乃至种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0249461.html
  • 佛教心理學的實踐面

    觀察性向及對症下藥  佛陀教導弟子們修習內觀時,要先觀察個人的性向,以便於對症下藥,在《瑜伽師地論》中,佛陀對頡隸伐多說:  云何比丘勤修觀行是瑜伽師,於相稱緣其心?謂彼比丘若唯有貪行,應於不淨緣,住於心,如是名為:於相稱緣其心。若唯有瞋行,應於慈愍,其心。若唯有癡行,應於緣性緣起,其心。若唯有慢行,應於界差別,其心。若唯有尋思行,應於阿那波那念,其心,如是名為:於相稱緣...

    林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0340253.html
  • 临终成就与中阴成就

    净、不增不减,永恒常住、永恒不动,在体无增减来去,在用却能恒现法界一切情、器、时、世间。恒常于此真心,而以如幻之身、修如幻之法、度如幻之众生、成如幻之佛。修此如幻三摩地,当下可同破我法二执,次之,...   ①地大摄入水大:身体无法支持,识如一缕一缕的轻烟在飘。   ②水大摄入火大:口水干枯,识如阳焰、或如朝露。   ③火大摄入风大:身体慢慢变冷,由手脚开始冷起,识如萤光。   ④风大...

    智敏·慧华金刚上师

    |临终|中阴|智敏|慧华|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5/1016089725.html